poster


      上週六下午觀賞無垢舞團的「觀」,感受到神秘的震撼力量。

      「觀」的劇情,我事後閱讀節目說明,才知道是鷹族兩兄弟的寓言故事。但情節並不重要,就像音樂不需要標題,無垢的舞蹈完全可以擺脫故事的束縛,用純粹的動作韻律吸引你屏息觀看 --而且內省。      「觀」的動作極度緩慢。一開始兩名女舞者由舞台遠處逐漸移向前面,因為全身不動,讓我以為舞台上有電動步道在移動。後來仔細觀察,才發現是她們的腳在緩慢地動,但能保持上身完全靜止,令人驚訝。

      舞者的穩定運動,宛如牛頓第一定律描寫的,沒有加速度、沒有減速度的「動者恆動」,也宛如我們的地球,雖以每秒三十公里飛越浩瀚星空,卻平穩如眼觀鼻、鼻觀心的嫻靜處子。

      鷹族的武士,肌色古銅,身持長矛,鷹族的女子,皮膚雪白,頭戴羽冠。她們或站、或蹲、或屈身向前,在鼓與吟唱的伴奏下,以極緩慢的速度在舞台上由後向前,由前退後,由左向右,由右向左。看似不動,卻有位移,大約每分鐘一公尺,沒有極好的腰力與極高的精確度是作不到的。

liu.chin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江陳會即將在台中舉行,各路愛國保台人馬都加緊動員,有的要遊行,有的要定點嗆聲。我認為怎麼作都可以,但應先確定戰略目標。        當前最大的危機不是中國的威脅加大,而是政府保衛國家的意志幾近瓦解。馬政府的準投降主義,已經引起整個社會的恐慌,連泛藍群眾都不滿,才會有十二月初國民黨的敗選。但馬英九的頭腦裝反了,他竟然以為敗選是因為他的路線執行得還不夠,乃召回金小刀來貫徹他的意志。
 

因此「江陳會行動」的戰略目標不應是針對陳雲林,而應針對馬英九。對外,應該向中國及全球凸顯馬英九路線不代表台灣,真正的民意是反侵略、反併吞、反對中國阻擋各國與台灣簽訂FTA,卻要用ECFA將台灣納為禁臠。對內,則要求馬政府必須按照平等國家的禮儀規範進行江陳會,逼馬英九表態。

以此戰略目標去檢驗具體行動,就會發現:任何對陳雲林的肢體動作,都會像上次那樣被馬政府抹黑,轉移了焦點而有害無益。反之,任何逼迫馬英九表態的動作,譬如拿國家標誌(包括中華民國國旗)包圍旅館、拜訪陳雲林、堅持馬政府以中華民國的身份進行對談,都有利與我們的目標。

這並不是說群眾必須像綿羊一樣。相反的,只要能緊守「動口不動手」的原則,那就愈慷慨激昂愈好。更重要的是,只要看清楚馬英九才是真正的戰略目標,陳雲林算不了什麼。因此各參與單位一定要事先建立戰略共識,才能擴大社會支持,發出全民獅子吼,讓胡錦濤覺得「所遇非人」,讓馬英九沒有本錢代表台灣去談判。

馬英九如果真的從善如流,堅持中華民國立場,中國一定破口大罵,那也沒關係。但我猜他還是會跟上次一樣「避稱總統」。因此,這次行動應該以逼馬英九表態為主軸,才能讓台灣人民,不分藍綠,更看破他的真面目。

馬英九不設防的親中路線,已經引起跨越藍綠的恐慌,這次「江陳會行動」正是整合民意,發動全民保台的大好機會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刊於自由廣場  2009.12.15


liu.chin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新聞局增選公視董監事的過程違反公視法,監委吳豐山上週提案糾正。新聞局長蘇俊賓卻悍然回擊,說吳豐山是前公視董事長,有球員兼裁判之嫌。我曾參與公視法立法,也是歷屆公視董監事的審查委員,願提供一己之見。

按公視法第13條,公視董監事由行政院提名候選人,提交審查委員會以四分之三以上多數同意後產生。董事名額本來是11-15人,今年6月修法增為17-21人。審查委員依法應由立法院推舉(各黨團協商後產生)的社會公正人士組成,修法前為11-13人,修法後為11-15人。

本屆董事在200711月經審查委員會選出11名,後因兩位董事辭職,200810月乃再組審查委員會,補選6名董事。

今年7月,公視法修法後選舉新董事的審查委員會,卻未依法由各黨團協商如何分配新增名額,而是由新聞局逕行叫國民黨團推薦審查委員。未經立院協商的審查委員會當然是違法的。

2007年選舉本屆董監事以及2008年補選時,我都經民進黨團徵詢同意後,擔任審查委員。但今年7月下旬,我事先未獲徵詢推薦,就接到新聞局通知要開會審查。我覺得不對,馬上去函提醒新聞局:未經立院協商的審查委員會違反公視法,而我未經任何黨團推薦,也無立場參與審查。今年1128又要補選一名董事,新聞局前一天傍晚才通知我,我再度拒絕,並提醒其違法。但他們照開不誤。

不但委員會組成程序有問題,若干審查委員的資格也違法。2008年的審查委員中,李慶安、郭素春、孔文吉、洪秀柱都是立委,2009年的審查委員會剔除李慶安等三名,但還保留了洪秀柱,都不符合公視法中「社會公正人士」的資格。

當年公視法立法時,關於董事的產生有好幾個方案,包括「行政院長指定」、「行政院提名,經立法院同意」、以及「行政院提名,由立法院推舉社會公正人士,組成審查委員會行使同意權」。最後採取第三案,可見其立法意旨就是不准立法委員直接介入,否則就會採第二案由全院決定,怎會容許少數立委掌控呢?

2008年的審查委員會至少還經過立院協商產生,其中有委員資格違法,責任在立法院。但今年的審查委員會未經協商,新聞局逕自召開,就必須承擔「審查委員會組成程序違法」以及「審查委員資格違法」的雙重罪名。

此案有點錯綜複雜,一般人看不懂,而國會一黨獨大,缺乏制衡,官員才敢知法犯法,甚至被提案糾正後,還出言狂妄,此非國家之福。但監委吳豐山擔任過公視董事長,監委周陽山擔任立委時也參與過公視法立法,他們必能釐清真相,必要時應該彈劾違法濫權的官員,以捍衛法律尊嚴。

liu.chin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週二的午餐時刻,收音機廣播傳來吳敦義的聲音:「白痴才搞獨立國」。大家都楞了一下,「我是白痴嗎?」一時人人自危。

據說那天中午全國大塞車,中華電訊差點當機。正在開車的趕快停在路邊照鏡子,男士們紛紛打電話給女朋友。以下是我聽到的一段對話:

「親愛的,我像白痴嗎?」

「喔,可愛的小白痴。怎麼回事?」

「有人說主張獨立的是白痴。」

「哼,他才是白痴呢!」

 

吳敦義捅到了馬蜂窩。根據遠見雜誌最近的民調:19% 的民眾主張「台灣儘速獨立」,10% 主張「先維持現狀再獨立」,合計29% 都被吳敦義罵成白痴。他們心中當然以同樣兩個字回敬。

11% 主張「永遠維持現狀」。讓「2300萬人的中華民國」永遠獨立於中國之外,當然也是「搞獨立國」。馬政府一年半以來沒有主體性、不設訪的對中政策,已經危及他們永遠維持現狀的願望,又被吳敦義罵成是白痴,一定很火大。

另外有41% 主張「先維持現狀再看情形」。他們對未來很茫然,但仍想儘量維持獨立於中國之外的現狀,顯然對中國不放心。他們自己雖然沒主見,但對獨派卻是「吾家不可有,吾族不可無」,樂見其存在。他們一定覺得吳敦義的基本教義反獨言論莫名其妙。

吳敦義的白痴論,恐怕只能得到主張「儘速統一」或「先維持現狀再統一」的8% 民眾支持,這種人根本沒資格當行政院長。

liu.chin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剛剛在電視上看到馬英九替邱鏡淳輔選,
馬英九唸了一句「詩」:

中央有英九,地方有鏡淳
大家選鏡淳,新竹一定穩

我猜馬英九對自己形象毫無所覺
才會用這樣「顧影自憐」的話輔選吧?
他將自己與邱鏡淳綁在一起
不知道後者怎麼想?

liu.chin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Part-4: 受訪者輪廓  (統獨傾向、投票行為、最愛讀的報紙)

f. 對於台灣與中國大陸關係的看法

第一次調查

 

第二次調查

 

樣本

%

 

樣本

%

儘快宣布獨立

130

liu.chin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Part-3: 受訪者輪廓  (性別、教育、父母籍貫、自我認同)

a. 性別

第一次調查

 

第二次調查

 

樣本

%

 

樣本

%

715

liu.chin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台灣民眾對經貿政策的態度:關於ECFA與美國牛肉的兩次調查》Part-2: 問題  6-10

問題6第一次未詢問此題;

第二次問:您認為簽訂ECFA後,將會如何影響未來的兩岸關係?

第一次調查

 

第二次調查

       

樣本

%

     

將使台灣獨立機率增加

41

3.4

     

將使兩岸統一機率增加

liu.chin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 大家也許看到1127自由時報的那篇報導:《台大民調:6成民眾不贊成簽ECFA;那個民調是台大經濟系劉錦添教授作的,錦添兄送了我一份原始報告,我稍作編排整理,轉載在此,以饗同好。

民調作了兩次,分別在7月底與11月中。最有趣的是,7月底贊成跟中國簽ECFA的本有51%,到了11月卻情況逆轉,反對者高達60%

有兩個可能的原因:

(1)    第一次民調只是問贊不贊成「與中國簽ECFA」,其實有八成的受訪者根本不瞭解ECFA是圓是扁就說贊成;但第二次民調提示受訪者,簽ECFA表示與中國間所有商品可以自由進出口皆免關稅,大家就有所警覺,轉而反對。

(2)    10月底的美國牛肉事件顯示,馬政府根本沒有能力在談判中捍衛民眾權益,開始警覺。

詳細的情況,就請看以下的民調數據。文中《觀察》部分是我的解讀,如有誤解,仍以劉錦添教授的為準。

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
liu.chin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Angel Ma 遊台北的精彩見聞:太好笑了,專貼與大家分享

  

liu.chin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