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一七大遊行以「嗆馬保台」為主軸,雖然綠營中有人企圖用挺扁來代替保台,藍色名嘴也樂得配合炒作,但並未成功。「反對賣台,全民保台」將是未來三年在野陣營的大目標。

       馬政府在經濟上朝一中市場邁進,外交上唯中國馬首是瞻,國防上敵我混淆,台灣半世紀來抗拒中國侵台的防線,已經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法國的馬其諾防線一樣,瞬間瓦解。蔡英文提出的「第二次民主改革」就是要重建新的保台防線。
       第一次民主改革的成就是「打倒威權,建立民主體制」。第二次民主改革的目標是「把民主發給人民,以民主保衛台灣」。

       第一次民主改革廢除戒嚴,開放言論,解放了社會力;開放黨禁、國會全面改選、總統直選,促進了民主化與本土化,是歷史性的成就。


       但第一次民主改革有嚴重的缺陷。我們的選舉制度讓國民黨能夠以五成多的選票,掌握四分之三的國會席次,以致馬英九可以為所欲為,通過任何法案。影響台灣前途的兩岸談判,有犧牲工農利益之虞的
ECFA,甚至可以跳過國會監督。而言論自由迅速萎縮;為了巴結中國,警察竟然禁止人民拿國旗,關閉播放自由之歌的唱片行,拘留嗆馬的高中生。鎮壓社會的手法愈來愈粗暴,台灣簡直成了披著民主外衣的獨裁國家。

       民主倒退不但使台灣人民權益失去保障,也使外敵入侵更容易;只要與賣台的統治者私相授受,不必在乎憤怒卻無可奈何的人民。

       法國馬其諾防線瓦解後,德軍長驅直入。「把武器發給人民」,將法國人民組織起來,全民抗德運動維繫了法國再起的意志。

      台灣的情狀雖然沒有
1940年的法國那麼糟糕,國家架構還在,反對黨還能公開活動,但馬英九全力「化獨漸統」,與保台背道而馳,此時唯有把民主發給人民,發動全民保台才能自救。因此第二次民主改革應以以下三大目標為武器:

1.    
恢復言論自由:修訂集會遊行法,要求人民有最大的言論表達自由,以對抗國家的壓迫與出賣。

2.     恢復國會制衡:修憲改變國會選舉制度,採聯立制單一選區兩票制,並將不分區的席次提高到與區域立委一樣多,以保證國會席次與政黨得票率一致。(以此法計算2008立委選舉,國、民兩黨的席次比應為
83:59)

3.    
邁向直接民主:修法降低公投法的提案與通過門檻,重大議題由政府依法交付公投,讓人民為國家大事以及人民的基本權益把關。

       有了新的民主結構,才能保證民主不會被出賣,經濟能自主發展,弱勢能夠發聲反抗財團剝削。但新的民主結構將大幅降低馬英九皇帝般的權力,不可能單靠已經喪失了民主制衡的國會來達成。

       第二次民主改革必須是一場民主革命,像九○年代一樣,發動人民草根力量,逼迫馬政府讓步,才能恢復言論自由,恢復民主制衡,邁向直接民主,完成深化民主、保衛台灣的大業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刊於 國際財經與文化月刊六月號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u.chinhsin 的頭像
    liu.chinhsin

    躲藏世界-劉進興的部落格

    liu.chin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